本文隸屬:10.鄉村民俗農耕文化(第71/78篇)
- 就地取材的鄉村木頭創意景觀!
- 如何打造休閑農業旅游項目的鄉土景觀及鄉村文化?
- 心中若有愛:“鄉村破屋”蛻變詩意家園
- 設計案例:蘇州樹山精品民宿示范區
-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 創意是旅游引擎
- 案例:無山少水的平原地區也能打造高人氣的鄉村民俗特色小鎮
- 農家樂、民宿、鄉宿的區別與關聯
- 鄉村旅游中如何開發鄉村民俗文化?
- 設計案例:某山林鄉村民俗度假村
- 什么是鄉村文化?主要模式有幾種?其重要性有哪些?
- 某四季鄉村民俗度假村的規劃組圖
- 呼喚失落的遠古鄉村文化 追尋中華鄉賢國學孝德風尚
- 鄉村旅游規劃建設中怎樣做好傳統文化傳承?
- 解讀二十四節氣中的農諺與農耕智慧
- 優秀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民族精神與大智慧
- 某農耕文化主題之休閑農業規劃設計案例
- 農耕文化園【農耕文化主題之休閑農業規劃設計案例】
- 現代農業與24節氣之關系疏離了嗎
- 全國粽子流派地圖出爐,終極解密“甜粽與咸粽之爭”!
- 農村俗語解讀:“秋敗茄子似毒藥,秋敗絲瓜勝良藥”是什么意思?
- 建設中的盤錦美麗民宿第1期,值得欣賞一下的田園民宿作品
- 淮安最美民宿,擁有田園般的風景,還有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
- 德國鄉村舉辦“南瓜節”,中國有自己的“南瓜節”嗎?
- 清朝風靡一時的新型罪犯:采菇大盜
- 海內外專家學者天津研討應對傳統村落“空心化”問題
- 中國非遺“榮昌夏布”:苧麻產業帶動近萬農戶增收!
- 對農業你真的很了解?這十個農業小常識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 春節,正值喝茶養生的好時節!
- 今日立春,謀春耕保供應,糧食蔬菜保障是防疫持久戰的重要基礎
- 品牌文化營銷:如何讓你的農產品更有文化?
- 河南驚艷!豫見櫻桃溝夜游魔幻之旅,項目設計解析
- 安徽農民自建民俗農耕博物館,鄭州市民自創“農俗博物館”
- 鄉情研學游散文:鄉土鄉村短章
- 農業諺語:為什么說“白露水,賽砒霜,立冬水,似蜜糖”?
- 寧夏:農耕勞動健身大賽里的豐收喜悅與鄉村變遷
- 2020“鄉村文化產業創新座談會暨美麗鄉村藝術行活動”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
- 非遺文化:手工榨油技藝,堅守是為了更好的傳承!
- 大學教授把鄉村民俗旅游課堂搬進山村,外國友人成了民宿首批住客
- 農業文化遺產研討:傳統農業不是落后的農業,需要現代農業科技武裝提升
- 農業勞動文化活動:農民鄉村趣味運動會,糧食秋收與挑揀茶籽勞動競賽
- 第6批農業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啟動,中國有哪些重要的遺產名錄?
- 地方土種(鄉土品種資源)消失將引發農業危機
- 高手在民間:“90后”鄉村畫家年收入20萬元,讓傳統年畫“萌動”網友
- 追尋傳統農業文化的生態智慧,踐行農業文化遺產的永續價值
- 為什么北方的農村大多都是平房?有什么講究?
- 這里有個鄉村沉浸式非遺實踐基地,鄉村經濟和非遺碰撞擦出“愛的火花”
- 如何策劃實施鄉村旅游節慶活動?激活市場,導流游客,提升項目收益!
-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農文旅”融合發展研討會舉行
- 研學勞動教育:世界級非遺文化“二十四節氣”布貼畫手工制作課
- 2021中秋節,多地開展慶豐收活動,開啟農文旅融合新畫卷
- 農民體育賽事:上海第2屆農民體育健身活動周,全國第4屆農民體育健身大賽
- 雞冠花的民間傳說故事,與斗雞活動及治病救人有關
- 西陽城蠶桑文化等21項入選第6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3年首發19個入選項目
- 截至2022年1月,我國擁有15項全球級及138項中國級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 非遺文化進校園:積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新技術,讓非遺在校園扎根
- 稻作文化:稻作農業歷經數千年之久,是人與自然界動植物協同進化過程
- 安徽文旅廳調研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工作,四川多舉推動文化旅游促進鄉村振興
- 如何保護發展農業文化遺產:建立參入激勵機制,以產業促推合理利用
- 農業文化遺產集自然,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為一身,如何保護和發展?
- 新增三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福建安溪茶,赤峰游牧系統,涉縣旱作石堰梯田
- 中小學包粽子勞動教育實踐課來襲,附端午節活動方案
- 平湖市隱世田園鄉村游:鐘埭村→鐘埭街道櫻花里→沈家弄村
-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即將開幕,我國農業文化遺產數量居世界首位
- 海南:推出10大研學旅游線路,正式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
- 湖北啟動第3屆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湖南舉辦旅游景區講解員技能大賽
- 吉林省首屆鄉村旅游節開幕,山西出臺《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辦法》
- 四川已建146家非遺工坊,廣東發放600萬元文旅補貼
- 山東推動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關于基層學校農耕文化的繼承傳播
- 遼寧不斷豐富研學教育等新業態,云南出臺十四五康養地發展規劃
- 中秋節日傳統文化活動:重拾童年夢想,親子手工制作燈籠
- 重慶2022農民豐收節:策劃實施“4+9+10+12+N”系列鄉村活動
- 農業是基礎!世界這么大,為什么農業非得誕生在這三處地方?
- 如何挖掘鄉村旅游的鄉愁與靈魂:四個保留四個故事
- 挖掘鄉村旅游項目“農耕文化”的12個設計路徑
- 大別山農耕文化的搶救與挖掘
- 農耕文化農業體驗園區項目設計案例.選
- 如何挖掘地域農業文化遺產價值?
- 鄉村文化如何融入鄉村旅游規劃項目中
9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慶豐收?迎盛會”重慶市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9月23日,重慶將在廣大鄉村開展“4+9+10+12+N”系列活動,慶祝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4”為豐收節當天(9月23日),在黔江、大足、豐都、云陽舉辦4場市級層面慶豐收主場活動。豐都縣將舉辦“豐收之都 喜迎盛會”活動;大足區將舉辦“五彩田園 守望夢想”活動;黔江區將舉辦“金色峽谷城 豐登會客廳 喜迎二十大”活動;云陽縣將舉辦“鄉村振興慶豐年 金秋送喜迎盛會”活動。
“9”為慶豐收節舉辦的9場專項活動。一是“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二是成渝地區互動慶豐收活動;三是“巴味渝珍”杯重慶好食材特色美食大賽活動;四是稻花鄉里看“豐”景航拍活動;五是云上豐收節在線慶豐收活動;六是金秋消費季共享慶豐收活動;七是長江沿線聯動慶豐收活動;八是“雙學雙比”樂享慶豐收活動。九是“天生好物 好物分享”促銷活動。
“10”為市級有關部門舉辦的慶豐收節10場活動。一是市農業農村委、梁平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二是市委組織部舉辦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三是市文化旅游委在銅梁區、開州區、巫溪縣、酉陽縣舉辦的鄉村藝術節活動;四是市農業農村委在豐都縣舉辦的農民特色運動會;五是潼南區會同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鄉村振興局舉辦的第六屆國際檸檬節;六是市衛生健康委舉辦的服務農民義診活動;七是市供銷合作社舉辦的“巴渝工匠”杯手工制茶競賽活動;八是市文聯舉辦的送文藝下基層活動;九是璧山區會同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美術家協會、重慶市雕塑學會舉辦的鄉村雕塑創作活動;十是重慶郵政集團舉辦的短視頻展播活動。
“12”為各區縣組織舉辦的12類慶豐收節特色活動。包括農民趣味運動會、農耕文化體驗、共享豐收宴、農耕技藝展示展演、豐收成果展覽、慶豐收文藝活動、農產品現場展示展銷、網絡直播帶貨、特色產業節會、豐收故事我來講、“說脫貧、話振興”故事會、表彰頒獎等活動。
“N”為各鄉鎮舉辦的農業政策宣講、新技術推廣、生產技能比賽等系列活動。
據悉,與往年相比,今年豐收節有幾大特點:今年的豐收節更加突出全方位展現。策劃了市級主場活動、慶豐收專項活動、市級部門慶豐收活動、區縣特色活動、鄉鎮系列活動等350場次,其中政策宣講和技術推廣類活動119場次,農業品牌推介類活動43場次,農產品促銷類活動95場次,文藝表演類活動53場次,先進表彰類活動40場次。
區域協同更突出。在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選取4個區縣舉辦市級層面4場主場活動,同時策劃長江沿線區縣聯動慶豐收、成渝地區雙城互動慶豐收等活動。
新科技被廣泛運用。策劃云上農民豐收節在線慶豐收、第二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稻花鄉里看“豐”景航拍等活動,展現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取得的新成效等。
附河南省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
9月13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河南省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將于9月23日舉行,主題是“慶豐收、迎盛會”,河南省將推出系列活動。
據了解,河南省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總體安排為“1+N”,即全省1個主會場活動和N個系列活動。主會場設在臨潁縣皇帝廟鄉商橋村,活動由省農業農村廳及漯河市委、市政府承辦。N個系列活動由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豐收節河南省組織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以及省直有關單位結合職責職能、業務特色,綜合考慮地域、民俗、農事等因素組織實施。
主會場活動現場依托漯河“食尚年華”田園綜合體、臨潁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鄉村振興示范村商橋村“三大板塊”,突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成果、中國食品名城發展成果、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名特優新農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大展示”,舉辦開幕式慶豐收迎盛會系列活動、開展傳統文化及非遺成果展示展演、農事趣味體驗、鄉村運動會等“十項活動”,全方位展示河南省在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亮點和特色。
N個系列活動包括第二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河南賽、河南省2022年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氣象為農服務成果展以及各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開展的慶豐收活動。
今年,河南省夏糧生產喜獲豐收,秋糧長勢與往年總體相當,糧食再獲豐收可期?!敖衲贽r民豐收節將激發全省廣大農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干勁,全力確保糧食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形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笔∞r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處長張景蓮表示。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涉農創業個人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點擊這里免費下載 2021熱點涉農項目及惠農補貼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