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市發文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實施,分步建設10個市級基地

【本文底部】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69農村創業:為2021新農人提供精選的涉農創業新項目,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政策!



本文隸屬:02.中小學勞動實踐研學基地(第401/411篇)

2022年6月23日,咸寧市教育局發文《關于全面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的實施意見》(咸教基〔2022〕10號),要求統籌全市各類社會優質資源,建立“農業+”“工業+”“科技+”“生態+”“旅游+”等各行業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制定咸寧市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標準,分步建設并掛牌10個左右市級基地,同時按照“六個一”的工作要求掛牌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構建勞動實踐教育大課堂。各地將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納入當地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力爭做到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個規模適度、運行規范、品質高端、學生歡迎的勞動實踐教育基地。

咸寧市發文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實施,分步建設10個市級基地

2022年2月7日,湖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湖北省第一批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第二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營地)名單的公示》。此次,經各市州教育局及省直單位推薦、專家評選和綜合評議,共評選出湖北省第一批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37個,湖北省第二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42個,湖北省第二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營地37個?,F將名單予以公示。

全文《咸寧市關于全面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的實施意見》

縣(市、區)教育局、市直學校:

勞動實踐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主要目標

至2025年,全市基本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體系,建立10個基地,形成50門精品課程,創建50所示范學校,評選50名優秀導師,表彰500名優秀學生,在全市范圍形成普遍重視勞動實踐教育、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常態化的濃厚氛圍,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育人導向。將培育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作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第一任務,杜絕“只勞不育”“以勞代懲”“勞而不榮”現象。

(二)注重實踐體驗。將實踐體驗作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實踐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

(三)遵循教育規律。將勞動實踐教育有效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

三、重點舉措

(一)科學建構勞動實踐教育課程體系

1.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勞動實踐類課程。學校要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勞動實踐類課程,中小學保障每周不少于1課時。小學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安排課時;初中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地方和學校安排的課程”中安排課時,可以以主題教育的方式集中安排,確保課時;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執行課程方案要求,完成規定學分;中職學校保障實踐性教學課時和實習時間。

咸寧市發文加強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實施,分步建設10個市級基地

2.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融入勞動實踐教育。學校要強化知識的實際應用,將社會生活中真實的問題引入課堂,加大勞動價值觀培育,加大勞動操作和勞動技能、實驗技能的培養。

3.積極開發開設勞動實踐類校本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砷_發開設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勞動實踐類課程;高中階段學校應普遍開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有效組織學生參加學工、學農、學軍實踐;中職學校要發揮職業體驗中心資源優勢,積極為其他學校提供職業技能類實踐服務,形成校本特色課程。

(二)有效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內勞動

4.創設勞動實踐崗位。學校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為學生創設各類勞動實踐崗位,繪制勞動實踐崗位圖譜,引導學生制定勞動實踐公約,形成“人人有崗位、個個愛勞動”的局面。

5.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學校要大力發展與勞動實踐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廣泛開展以勞動實踐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工匠進校園等活動。將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與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中國農民豐收節”等中國傳統勞動文化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結合。

6.開辟種植養殖區域。學校要嘗試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探索開展無土栽培,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倡導有條件的學校適當開展養殖;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讓城區學校在所托管的鄉村學校建立勞動實踐教育基地,依托鄉村資源開展種植、養殖實踐。

(三)積極開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

7.充分發揮家長職責。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廣大家長深刻領會勞動實踐在孩子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引領家長自覺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育人合力。

8.切實轉變學生觀念。學校要積極營造“勞動最光榮”的校園文化,在學生中牢固樹立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積極踐行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

9.合理安排勞動作業。學校要結合“雙減”工作要求,明確各學段學生普遍應當參加的家務勞動內容,布置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作業,大力表彰積極參加家務勞動的學生。

(四)大力推進校外勞動實踐教育

10.打造校外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統籌全市各類社會優質資源,建立“農業+”“工業+”“科技+”“生態+”“旅游+”等各行業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制定咸寧市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標準,分步建設并掛牌10個左右市級基地,同時按照“六個一”的工作要求掛牌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構建勞動實踐教育大課堂。各地將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納入當地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力爭做到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個規模適度、運行規范、品質高端、學生歡迎的勞動實踐教育基地。

11.開發校外勞動實踐教育課程。依托全市人文和自然資源,挖掘勞動實踐教育元素,精心設計50門符合學生興趣的勞動實踐基地課程,形成全市校外勞動實踐基地課程導航圖。

12.豐富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方式。將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體驗等作為勞動實踐教育的重要方式,將研學實踐和志愿服務作為勞動實踐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要重視開展學生職業體驗活動,小學階段側重于職業感知,初中階段側重于職業認知,高中階段側重于職業生涯規劃。學校要將研學實踐納入綜合實踐課程計劃,促進研學實踐與勞動實踐教育有機融合,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學校要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在志愿服務中體會“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公德。

13.明確校外勞動實踐教育實施要求。將校外勞動實踐納入社會實踐范疇。學校要加強組織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時間的校外勞動實踐,保障學生勞動實踐數量和質量。學校要通過各類培訓提升教師指導能力,加強學生和教師的事前培訓和事后考核。

(五)不斷完善勞動實踐教育評價體系

14.探索勞動實踐教育評價體系。各地各校要將學生勞動實踐教育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包括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優化綜合素質評價表,將具體勞動時間情況和相關事實材料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并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15.建設勞動實踐教育信息化平臺。依托咸寧市中小學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教育平臺,加強主管部門—學?!亍彝ザ喾綄?,探索小學—初中—高中學段銜接,助推勞動實踐教育深入開展。

16.加強勞動實踐教育督導評估。各地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勞動實踐教育納入督導體系,將學校勞動實踐教育實施情況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督導。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保障。各地要把勞動實踐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解決勞動實踐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屬地統籌,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特別是人員、經費和安全等保障機制,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以及設施、工具等,確保學校勞動實踐教育的時間、師資、經費、場地、設備等落實到位。

(二)加強師資保障。會同相關部門支持學校配備好國家規定的勞動實踐類課程專兼職師資,在教師績效考核、評優選先等方面同等對待,保持勞動實踐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學校積極探索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勞動實踐教育教師隊伍。各校外勞動實踐基地要配備能滿足基地教學和管理需要、結構合理、有專業特長的專任教師和管理人員。

(三)加強經費保障。各地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措勞動實踐教育經費,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會同發改部門制定我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收費標準;會同文旅部門對中小學生開展校外勞動實踐實施場館、景點、景區門票實行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會同保險機構推動將校外勞動實踐納入校方責任險范圍,鼓勵保險企業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對投保費用實施優惠措施。鼓勵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形式支持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勞動實踐教育要堅持公益性原則,不得開展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家庭學生減免費用。

(四)加強安全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探索制定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工作規程,落實安全責任。各學校組織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要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自行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要與家長簽訂協議書,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權利;學校委托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要選擇已授牌的勞動教育基地或研學實踐基(營)地合作,并與企業簽訂協議書,明確委托企業或機構承擔學生校外勞動實踐安全責任。

(五)加強宣傳保障。各地、各部門要加強指導,通力合作,創新機制,宣傳推廣各地各校先進經驗做法,在學生中掀起熱愛勞動的熱潮。各類媒體要通過專欄等形式,運用直播、音視頻、H5等新技術手段,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工匠精神、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的典型案例,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全面加強勞動實踐教育的良好氛圍和輿論環境。

附件:咸寧市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標準

咸寧市教育局??2022年6月23日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涉農創業個人學習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點擊這里免費下載 2021熱點涉農項目及惠農補貼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