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縣:數千畝蜜桔與連片“稻田養魚”實現雙豐收
據貴州三都警方通報(9月18日),一起客車側翻事故:已致27人遇難20人受傷。事故發生時,車上載有47人。據金臺資訊9月19日報道,貴州三都:群眾自發捐贈6000斤大米支援貴陽。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新場村蜜桔迎來豐收。當下正處秋收時節,三都水族自治縣周覃鎮心合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50畝稻花魚迎來豐收。 Continue reading 三都水族自治縣:數千畝蜜桔與連片“稻田養魚”實現雙豐收
據貴州三都警方通報(9月18日),一起客車側翻事故:已致27人遇難20人受傷。事故發生時,車上載有47人。據金臺資訊9月19日報道,貴州三都:群眾自發捐贈6000斤大米支援貴陽。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新場村蜜桔迎來豐收。當下正處秋收時節,三都水族自治縣周覃鎮心合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50畝稻花魚迎來豐收。 Continue reading 三都水族自治縣:數千畝蜜桔與連片“稻田養魚”實現雙豐收
近日,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以“春生夏長·惠風和暢”為主題,結合“五一”、端午、中國旅游日等假日節慶,推出二季度文化旅游營銷宣傳活動。據悉,本次推出的11條“近郊鄉村游”精品線路。今年“五一”假期,省內周邊游、微度假繼續“唱主角”。廣州各區舉辦了豐富多樣的鄉村游主題活動,讓市民游客在游玩打卡的同時,讀懂“鄉愁廣州”。 Continue reading 陜西推出的11條“近郊鄉村游”精品線路,廣州舉辦豐富多樣鄉村游主題活動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現象,在農民身上最為凸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大程度上表現于農村。近年來,大安鄉緊抓非遺載體,積極探索非遺+旅游文章,初見成效。從2020年開始,大安鄉吸引縣內外游客達23萬多人次,實現旅游產值500多萬元,其中非遺旅游產品200多萬元,同比增長100%,實現村集體年增收10萬元 Continue reading 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任務在農村,農文旅融合發展是一條共富捷徑
截至2021年6月,累計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478個,累計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6339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市場主體12789家。整體看,我國農業品牌仍處于產品多、品牌少,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區域品牌多、國際品牌少的狀態。其中,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化程度不高,品質穩定性不強,難以建立穩固的品牌形象與聲譽,品牌建設基礎有待加強。 Continue reading 我國已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478個,如何做強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
發展鄉村產業,最重要的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鄉村資源、產業基礎、人文歷史等優勢為依托,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的鄉村產業。防止盲目跟風,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產業格局?;诖?,小編總結了鄉村產業經濟開發的九種成功模式。產業振興為核心,只有通過發展產業才能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吸引人才聚集和資源聚集,解決農民就業實現共同富裕,最終實現“三產融合”,才能使得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Continue reading 解碼鄉村振興:我國鄉村產業經濟開發的九種成功模式
農產品電商向來被視為電商中滲透率較低的行業,據業內人士估算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網購滲透率低于5%,遠遠低于服裝、3C數碼等超過20%的滲透率,行業前景廣闊。綜合上述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趨勢,“標準化、冷鏈化、品牌化”是為了保證好品質,“當地化、社交化、人格化”是為了獲得信任感,“情景化、定制化、娛樂化”是為了賣出好價錢,“集散化、融合化、專業化”是為了降低總成本。 Continue reading 2021農產品電商發展前景與趨勢分析
初冬時節,暖陽高照,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梅子埡鎮佛山村的“銀杏山莊農家樂”院落里,游客們的歡聲笑語讓這里顯得格外熱鬧。鄉村旅游的火爆帶動村民穩定增收。當地政府還讓鄉村資源、休閑農業優勢變為經濟動力,依托農村自然生態、田園景觀、民俗文化和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 Continue reading 美了鄉村富了村民:重慶佛山村鄉村旅游帶來新生活!
文化和旅游部26日對外發布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意見,提出加強文化IP開發和轉化,充分運用動漫游戲、網絡音樂、網絡表演、網絡視頻、數字藝術等產業形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到浪漫的櫻花,你會想到日本;提到香甜的瓜果葡提,你會想到新疆;提到網紅流量IP,你會想到papi醬、李佳琦……我們從一些新IP網紅村的成功案例中獲取一些實操經驗。 Continue reading 文旅部力推文化IP數字化開發和轉化,附新IP網紅村之案例
遠離城市喧囂,尋求一種原汁原味的鄉村樂趣,成了這個國慶黃金周不少游客的選擇。長假期間,我市各大景區、鄉村旅游景點,處處都能看到外地車輛,農家樂生意紅火。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中秋國慶長假中,分散游、健康游、近途自駕游成為許多人的選擇。紅河開遠市推出的精品鄉村旅游線路,也在這個假期打開了群眾致富增收的大門。 Continue reading 2020國慶長假:“火”了鄉村旅游與農家樂,“旺”了老百姓
10月7日,國慶、中秋長假第七天,鄉村旅游、自駕旅游持續火爆。貴州全省接待游客569.0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1.09億元,按可比口徑,兩項指標分別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0.91%和83.82%。10月1日,在河南嵩縣飯坡鎮沙坡村鄉村旅游風景區內,來自縣內外的游客摩肩擦踵,多數游客舉家出游。國慶節第一天,蘄春縣各大景區迎來旅游高峰。 Continue reading 2020國慶中秋假期間,多地鄉村旅游自駕游持續火爆!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意見》指出:返鄉入鄉創業方面,引導社會資本和大學生創客、返鄉能人等入鄉開展“互聯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創業項目。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通知》指出,要加強對鄉村特色產品的購買;通過培育一批本地、本村網絡直播帶貨能人,擴大鄉村土特產品的直播銷售;加強與電商平臺合作,開設網上店鋪,擴大銷售覆蓋面。 Continue reading 國家支持“互聯網+鄉村旅游”創業,支持農產品直播和網銷模式
分享三個年收入達100W美元(700萬人民幣)以上、國外先進的共享農場。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國外的共享農場較為開放,自由,它們多以樂趣為切入點,讓人們在農業種植、采摘的過程中享受快樂,放松身心。在盈利模式上,觀光門票、農產品售賣這些都只是最簡單的也是最薄弱的盈利,主要的盈利在于教育培訓,服務咨詢等增值服務上,這便是我國發展共享農莊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 Continue reading 這3個國外共享農場年收入高達700萬以上,中國農莊能復制嗎?
近幾年,文創產業正變得越來越火爆,“文創+”的賦能模式在鄉村振興中也一顯身手。來到鄉村,買一份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伴手禮,帶走的不僅是一份特產,也是一片鄉愁。隨著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寧波市各地開發出品類繁多的文創產品,用創意的力量推動農產品升級為高附加值的鄉村伴手禮。在余姚梁弄百果園里摘完藍莓的游客,正坐在拾味坊大糕店里,看著蒸汽氤氳,耐心等待大糕出籠的那一刻。 Continue reading 寧波市:鄉村文創產品成為鄉村振興助推器
遂昌模式,簡單來講,就是通過以遂網、趕街等為代表的當地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進城”和“消費品下鄉”。除了“電商”這把利劍,時下最新的“二維碼”也是遂昌的“秘密武器”?!霸煅北取拜斞备匾?。近年來,除了追求經濟效益,遂昌縣不斷創新電商扶貧方式,更是首創了農戶“一戶一碼”系統,而此舉每年為低收入農戶增收10多萬元。 Continue reading 5萬人小縣擁有1500家網店?怪不得被稱為“最好的農村電商模式”